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!
比推数据  |  比推终端  |  比推英文  |  比推 APP  | 

下载比推 APP

值得信赖的区块链资讯!
iPhone
Android

在币安爆仓的那些人,是被什么坑了?

BitpushNews

10 月 10 日,这个看似平凡的周五,成了加密市场的“审判日”。

短短一个小时,行情崩塌。
超 200 亿美元的杠杆仓位被清空,比特币一度暴跌 15%,山寨币成交深度蒸发得像被抽干的水塘。
屏幕一红,账户归零,所有人都在同一个瞬间醒来——原来所谓的“分散风险”,有时只是换个姿势的集中爆炸。


一根导火索,点燃了全线爆炸

这场风暴的开端不在链上,而在链外。
随着美债收益率飙升、贸易摩擦升级,全球风险资产集体承压,恐慌指数飙升。
但真正让市场“失控”的,不是宏观事件,而是交易所内的系统性连锁反应。

在中心化交易所(CEX)中,全仓保证金制度原本被视为提升资金利用率的“神器”:
多币种共享抵押、风险自动对冲。
然而,当行情急转直下时,这套系统就像一台没有刹车的连环机器——
一旦一处爆仓,系统会自动清算抵押品,引发更多连锁爆仓。
最终,连风险都来不及分散,就被“一锅端”地卷入深渊。

从“分散风险”到“一锅端”:USDe 的致命链条

这次的爆点,指向了一个新面孔:USDe。

由 Ethena 推出的 USDe,自称“合成美元”,通过对冲永续合约头寸来维持锚定,理论上既有稳定性,又能产生收益。
凭借年化收益高达 15%、被主流交易所快速接入,它在短时间内成了“新一代稳定币明星”。

币安上,USDe 被允许作为抵押资产,这意味着交易者可以用它加杠杆开仓。
过去几个月,机构与散户纷纷以 USDe 为保证金,不断叠加杠杆,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资金杠杆网。

问题在于:这套模型的稳定性,建立在永续合约市场流动性正常、资金费率均衡的前提上。
当市场剧烈波动时,对冲头寸无法及时平衡,系统会短暂“脱锚”。
10 月 10 日晚,这个“短暂”,成了压垮市场的临界点。

一场脱锚雪崩:从清算到踩踏

随着 BTC 与 ETH 价格暴跌,大量 USDe 抵押仓位触发清算阈值。
系统自动抛售抵押品,导致卖压层层叠加。
几分钟内,币安现货盘口直接崩溃,USDe 从 1 美元跌至 0.65 美元。

社交媒体上,灾情实时上演。
X 平台上充斥着币安交易界面卡死的截图;
Reddit 用户上传交易记录,显示“订单状态:pending 4 分钟后失败”;
有人在 Ethena 社区喊话:“USDe 的‘稳定’设计,在实盘中只有半条命。”
甚至有用户晒出清算短信:“爆仓提醒:您的仓位已被强平”,附言只有一句话——

“我明明是用稳定币抵押的。”

更有讽刺意味的是,USDe 因与币安流动性池强绑定,导致脱锚后反而拖累主流资产流动性。
一边是清算引发的抛售潮,一边是系统交易延迟,形成死亡螺旋:
清算→暴跌→再清算→再暴跌。
几分钟的系统失衡,吞噬了上百亿的资金。

“高收益”的幻觉:循环借贷的泡沫

崩盘前几周,币安还大力推广年化 12% 的 USDe 理财产品。
官方介绍页面写着“低风险稳定收益”,
但用户没看到的,是背后的循环借贷结构——
机构和大户通过 USDe 抵押反复借币,再投回理财池放大收益。

只要币价稳定,这种结构能持续吸金;
一旦 USDe 脱锚,链条上的每一环都变成炸弹。
这场暴跌,就是一次完美的连锁反噬。
有人在社区调侃:“原来年化 12%,是年化爆仓率。”


系统卡死、延迟与“消失的撤单”

暴跌期间,币安系统延迟问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不少用户反映网页端交易延迟、App 无法撤单。
部分高频账户报告系统返回错误码 “Order System Busy”。
在行情最剧烈的 5 分钟,币安订单撮合延时高达 20 秒以上——
这在杠杆市场中,足以决定生死。

社区流传的聊天截图显示:
有人怒骂“看着余额清零却点不动”,
也有人苦笑:“币安帮我做了风险教育”。
到系统恢复时,爆仓短信已经排成队列发出。

币安客服的回应则显得模糊:“极端行情下的系统延迟属正常现象。”
但对被清算的用户而言,这样的解释显然苍白。

行业内的冷热反应

风暴过后,行业出现明显分裂。
OKX 创始人 Star 发文称:“中心化的风险总有一天要还。”
Crypto.com CEO 则呼吁监管机构关注此类事件,
称“稳定币体系与交易所风控之间的模糊地带,是整个行业的定时炸弹。”

而在另一边,竞争对手的态度耐人寻味。
有交易所低调下架 USDe 交易对;
也有人暗暗庆幸,“币安这次先踩雷”。
表面关切、暗地幸灾,这也是加密市场的常态。

风控的幻觉与信任的塌陷

事件发生后,币安并未第一时间发布详细说明,仅在 12 小时后简短回应称“系统运行正常”。
但业内人士指出,问题不在于“正常”,而在于“机制本身”。
在全仓制度下,只要抵押资产价格波动剧烈,自动清算程序就会以系统优先级执行,
即便用户当时能操作,也来不及。

这次 USDe 的暴雷揭示了一个关键隐患:
交易所风控模型过于依赖稳定币“稳定”这一假设,
一旦稳定币自身失稳,整个风险模型便失效。
这是一场关于“信任基础”的坍塌。

结语:被清算的不只是仓位

10 月 10 日的这场爆仓,不只是杠杆的清算,
更像是一次针对加密市场风险假设的压力测试。

过去,大家相信稳定币是“安全底座”,
CEX 是“风险中枢”,两者结合就能实现“高效与安全的平衡”。
但这次,USDe 的脱锚证明:
当稳定币与杠杆体系过度交织,风险不再被分散,而是被集中。

当一个“稳定币”能在 5 分钟内腰斩,
当数万人眼睁睁看着仓位被系统强平,
市场需要的不是新概念,而是旧逻辑的重建。

币圈的历史总在重复:
在暴富神话与血色清算之间,只有一条极细的杠杆线。
而每一次暴雷,都在提醒人们——
在这个市场里,最危险的从来不是波动,
而是自信。

作者:Alice, Bitpush


Twitter:https://twitter.com/BitpushNewsCN

比推 TG 交流群:https://t.me/BitPushCommunity

比推 TG 订阅: https://t.me/bitpush

说明: 比推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,不构成投资建议

比推快讯

更多 >>

下载比推 APP

24 小时追踪区块链行业资讯、热点头条、事实报道、深度洞察。

邮件订阅

金融科技决策者们都在看的区块链简报与深度分析,「比推」帮你划重点。